郭守金研究员宁夏农科院
2017年12月5日
当前,银川设施蔬菜正值秋延后及冬茬温室蔬菜生长期,部分冬春茬温室处于育苗、定植期,受天气影响,部分棚室易出现黄瓜及叶类菜霜霉病、番茄晚疫病、茄果类蔬菜灰霉病,菌核病、早疫病等病害,并有加重发生的趋势。
各蔬菜产区应根据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管理,分类做好综合防控。发病后,尽量采用烟雾剂熏烟或烟雾机施药防治,减少病害发生与蔓延,以免给生产造成损失。
1、番茄晚疫病的症状
晚疫病是番茄的毁灭性病害,具有蔓延迅速的特点,短时间内即可扩展至全棚导致提早拉秧。叶、茎、果均可受害,以叶片和青果严重。
①幼苗发病一般先从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,而后向茎扩展,近叶柄处呈黑褐色腐烂,随病情发展,幼茎基部水渍状溢缩,植株萎焉折倒,潮湿时病部生白霉层。
②成株期发病多从下部叶片的叶尖、叶缘开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(似水烫),逐渐变为褐色,潮湿时叶背病、键交界处产生白色霉层;茎上病斑为褐色或黑褐色水渍状,稍凹陷,潮湿时产生白霉;
果实病最初为油渍状暗绿色,逐渐变为暗褐至综褐(黄)色,病斑云纹状,硬化,潮湿时产生白霉。低温高湿利于发生与蔓延,发病最适温度为18~22℃,相对湿度95%以上。
2、番茄灰霉病的病状
近几年冬季雾霾天气偏多,番茄灰霉病往往发病严重。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、茎,并侵染花器导致果实受害。
①叶片发病,从叶尖端开始向内形成褐色V字形病斑,边缘水渍状,并有深浅相间的轮纹,病斑表面着生灰色霉层。潮湿条件下,病斑轮纹不明显。干燥条件下,病斑霉层和轮纹都不明显。
②果实顶部、基部和侧面均可发病,病果表现为软腐,果皮呈灰白水渍状,病部无明显边缘。整枝打杈,打叶摘果等农事操作会造成伤口,在高湿环境中,灰霉病菌还可侵染番茄的茎部,形成褐色病斑,有时形成软腐。发病适宜条件为温度20~25℃,相对湿度90%以上。
防治方法
{C}⑴{C}农业措施
①合理密植,采用配方施肥技术,加强田间管理,及时整株打杈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
②夜间覆盖草帘或保温被,有条件的棚室应采取其它棚内增温措施,白天晴好天气应适当通风。
③采用浸灌的棚室需注意浇水后白天及时中耕,以保障植株根系周围土壤通透性,促进植株生长。同时避免棚室内部积水。
④及时清洁棚膜,增加透光量,促进棚室温度提高。
⑤及时摘除田间病叶和病果,特别是中下部叶片及1穗果,病叶及病果应用塑料袋集中清除至棚外,以免造成病害再侵染。
⑥注意增施叶面微肥,以提升作物抗病能力。
{C}⑵{C}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
①番茄晚疫病,可选用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8%雷多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.2%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雾,7~10天1次,连续4~5次。
②番茄灰霉病,应抓住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两个关键,省工、省时、效果好。番茄蘸花时可以加0.3%速克灵或扑海因,预防灰霉病效果好。也可在花期喷洒速克灵或扑海因1500倍液。果实膨大期,以保果为主,重点喷果实。
药剂选用5%多霉灵、甲霜灵、嘧霉胺、啶酰菌胺等,要轮换使用,每5~7天喷雾1次,连喷2~3次。雾霾、阴雨雪天气可采用粉尘烟剂防治。
3、茼蒿霜霉病
⑴茼蒿霜霉病,当前正是保护地茼蒿的生产季节,霜霉病是主要病害,在局部地可呈现偏重发生,广大菜农要注意识别和防治。
⑵症状
该病主要为害叶片,一般由茎部向上发展,全生育期都可发病。初期病斑为浅黄绿色圆形至不规则形,边缘界限不清晰。随病害发展,病斑逐渐枯黄,病叶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。病害严重时叶片背面布满霜状霉层, 即随即黄化枯死。
⑶防治方法
霜霉病直接为害茼蒿的食用部位,严重降低产品质量,建议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,尤其要重视病害的预防。源头控制要严格;上茬作物收获后,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和杂草,集中妥善处理,沤肥必须经过高温发酵灭菌;播种畦整好,待播种时统一对棚室内表面、架材、过道、畦面和耳房等进行消度处理,可以采用臭氧、辣根素或其它广谱杀菌杀虫药剂进行棚室内表面熏蒸消毒。
①田间管理要适宜:
适当稀植;避免在阴雨天气进行农业操作;减少植株伤口,减少病虫害专播途径。小水勤浇,忌大水蔓灌,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,雨天注意棚室防漏。施肥谨防氮肥过量,适量增施磷钾肥,有利于增强抗逆能力。
②科学用药要及时:
发现零星病株、轻微病症时应摘除病叶等至田外无害处理。若茼蒿尚不适宜收获,尽快喷药防治。
发病初期可选用40%、45%百菌清烟雾剂熏烟防治,也可选用69%烯酰·锰锌可湿性粉剂、72%霜脲·锰锌可湿性粉剂、722克∕升霜霉威盐酸盐水剂、250克∕升嘧菌酯悬浮剂或325克∕升苯醚·嘧菌酯悬浮药剂喷雾。药剂要注意轮换使用,收获期与最后一次施药期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。